淡水位於台北盆地的西北方,山(大屯山)河(淡水河)環繞,兼具山城與河港特色,景緻優雅,人文薈萃;隨著都市發展至今,人口已逾15萬人。為了蒐錄這個擁有400年歷史城鎮的人事物,整合平面及影像資料,本校文學院整合各系專長及歷年研究成果,進行「文創大淡水地區全紀錄」,針對10位淡水重要菁英份子進行影像紀錄和文字採訪,紀錄片內容關注於每人在淡水地區成長的歷程、目前經營或從事的事業與淡水政治、商業、文化、教育、歷史等之間的關係,以及對淡水近年來公共政策的看法。為此,文學院特別於6月22日舉行成果發表會,現場播放10段淡水著名文史及社會地方人士訪談紀錄,以及這10位在地菁英分子與大家分享他們與淡水的共存共榮。
文學院院長邱炯友表示,淡江大學立足於淡水,我們取之於茲,受之於茲,更回饋於茲,該院大傳系以其專長,為地方人士留下寶貴的影像紀錄,田野調查研究室也以淡水地區的「承載力」為思考主軸,去反思淡水的未來。大傳系及中文系田野調查研究室,共同協力以近1年時間,走訪了10位當前在淡水地區頗具代表性的地方人士,拍攝了他們的訪談紀錄。大傳系在系主任王慰慈親自率領下,以58名同學的眾多人力,負責其中9位地方菁英人士的採訪,包括淡水區長蔡葉偉、淡水社區大學前主任張建隆、國民美術倡導者劉秀美、新建成餅店創辦人林建盛、地方文史工作者紀榮達、吉他演奏家黃政德、都市遊俠黃瑞茂、以種植香草著名的蔡以倫,和專長攝影的程許忠等人。而中文系田野調查研究室負責人周彥文教授則以1年時間,與同學跟拍從事社區運動的在地青年王鐘銘,王鐘銘曾代表綠黨兩度出馬競選民意代表,並且全心投入公共議題,這次田野調查研究室花了近1年的時間,跟拍他反淡北道路及淡海新市鎮二期徵收等施政議題。
大傳系系主任王慰慈表示:系上結合「影視節目企畫」、「影視節目製作」兩門課程,透過專業知能服務學習的過程,學生一邊學習紀錄片的製作,一邊有具體執行的拍攝對象,從做中學到不少寶貴經驗。學生以自己的專長投入他們原本陌生的土地,藉著這些多采多姿的受訪者,他們開始關懷社區裡曾發生的許多人事物。大傳系三年級同學賴映汝表示:他們這組是訪問及拍攝淡水60多年歷史的新建成餅店,從林建盛老闆開始說起,透過老闆母親講述餅店歷史、餅的製作過程,再搭配老闆講述製餅的辛苦,以及第三代接班人的訪談,讓她了解只在淡水別無分店的堅持。林建盛也分享他繼承家業,解決了餅店在新舊世代交替時可能出現的斷層,也解決和餅店老師傅之間可能會有的代溝與衝突,注入新思維讓新建成餅店更讓大家接受。
大傳系另外一組同學訪問及拍攝地方文史工作者紀榮達,紀老師雖任職於淡江大學本校化材系技工,但他彷彿是一本活的歷史故事書,會上他分享這些故事來自他親身踏查的累積,他表示從閱讀中,他發現古籍裡面有淡水、滬尾的蹤跡,他就去找,因此發現了珍貴的義塚、文物;他拍照與怪手搶時間,紀錄了因工程開發將要消失的淡水;他也寫歷史,像整理淡水天主堂的故事,因為一個曾經在此服務過的修女最後在台中長眠,他就循著足跡到了台中又串起一個又一個與這個地方有關連的故事。大傳系三年級同學簡意臻表示:與紀老師一起田野調查2天,老師帶我們走遍淡水、紅樹林、關渡,深入樹林、碉堡、坑道,短短的2天讓我們見識到不同的淡水。此外我們也參加淡海新市鎮二期的記者會,紀老師說明其弊端及對農民收購的不合理讓他們動容!
大傳系學生還訪談投入一生於研究淡水文史及保護淡水環境與古蹟的張建隆、在淡水河畔揮彈青春歲月的「台灣琴棟」黃政德、帶領許多婦女做出專屬計己作品的國民美術發啟與推廣的劉秀美、專為「都市設計、都市計劃、建築設計、社區參與、社區培力」的黃瑞茂、利用香草概念生活致力保留重建街的蔡以倫、童心未冺的幼教工作者也是淡水區長的蔡葉偉,篇篇感人肺腑!而中文系田野調查研究室負責人周彥文教授則以1年時間,與同學跟拍從事社區運動的在地青年王鐘銘,王鐘銘曾代表綠黨兩度出馬競選民意代表,並且全心投入公共議題,這次田野調查研究室花了近1年的時間,跟拍他反淡北道路及淡海新市鎮二期徵收等施政議題。
王慰慈主任表示:學生在週週填報服務日誌及課程進行反思的討論中,看到學生們的成長與認真,求好心切不斷的修改,已遠遠超過4個學分的基本要求。王主任表示該系會將這項計畫繼續執行下去,未來將拍攝淡水地區具特色的文化商家,因為這些紀錄片都將是淡水子民,也是台灣文化的珍貴財產。
- 分類:學術活動
- 單位:秘書處
- 文案:曾華英
- 攝影:文學院
-
大小:4752 px * 3168 px、6.13 MB
- 點閱次數:378
-
圖檔下載: